close

0821.png

「老師說,將將 Baby 二進位的數字在數數列時容易混淆,要回家多多練習! 」將將 Baby 的外婆在電話一頭有點擔心的說著當天學校的進度。
「她的數字概念還沒建立好,不用急著讓她學會,這年齡也不需要回家再重複練習到會吧!」我不耐煩有點生氣地回話,
就好像一顆不定時炸彈,在接收到 "回家要練習" 後,砰!的一聲炸開來,我直覺地思考著上中班後,新老師想遵循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讓她不斷練習一樣的事直到會答題為止。

掛掉電話後,情緒高漲的我和 01 先生討論這個事件,他只默默地回了一句:「但有些事,不就是要一直重複練習?刻意練習那本書不也是有這個概念?」
在"砰"的一聲情緒炸開來後,01 先生的這句話卻"啪"的打了我一巴掌,讓我重新思考讓人卓越的"刻意練習"為什麼換到孩子身上就令人生氣?
經過幾度深度對話的你來我往後,對於這顆不定時炸彈有了深度的了解。

無目的的刻意練習,可能是成見的開始

在我這個年代-剛廢除指考沒多久、一年推行兩次學測的年代,從小到大都是為了成績在念書。在家裡書桌上推成小山的習題本、大量的隨堂考、模擬考、段考充斥著求學過程的日常,一天八堂課塞滿滿的內容,下課後還要去補習班補習,回到家被資訊疲勞轟炸一整天,對於課程內容根本難以消化吸收,更何況多數內容對讀書不大開竅的我來說,都像天書一樣艱澀難以下嚥。在大學以前的日子,我非常厭惡那些非黑即白的考券,甚至我覺得很多題目都有不一樣的解釋方式,為什麼正確答案永遠只有一個呢?那種背公式寫答案的練習法,就算算對了一題二次方程式或了解複數的意義又如何?那些公式可以用在日常的哪裡或是未來甚麼類型的職業或工作需要用到這個算式,我完全沒有概念。於是,我開始對這種刻意練習到寫對、為了分數和解題感到厭惡,在不清楚應用目的的情況下做的刻意練習,到底有甚麼意義?久而久之只要是為了"正確率"而進行的練習,我都會下意識抗拒。

這些在成長過程中的負面經驗,和其他經驗一起拼湊成了現在的我,因此只要遇到敏感的話題就立馬跳腳,完全忘記身為父母應該要盡可能的中立來引導孩子理性客觀的思考和應對事物。

別開玩笑了,你不可能理性又客觀

家教和成長過程之所以重要,正因為它是人格養成的重要一環。你一定有說不出為什麼不喜歡的事情,這些是正巧也是讓你對事物看不透徹、或不夠客觀理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你的喜好和性格就隨著父母、朋友、師長、同事、長輩親戚間的互動中淺移默化的養成了。因此你不可能、也不會理性又客觀。這沒什麼,每個人都是這樣。但如果你希望教育出有邏輯又能夠客觀理性思辯的孩子,突破自身缺點和過去的偏執就是必須要學習的事了。

做父母最難的,就是:你是人、你會犯錯,但你又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示範。言下之意就是,必須隨時和孩子成長時一起修正過去養成的種種缺點。
有一派說法是:「人過了 28 歲就不會改變了,因為也很難再改變或被改變」在生孩子前我非常認同這件事,除非有重大事件發生,不然本性難移啊!但當開始面對新生兒,為了給他們最好的,你會希望連同自己身上的缺點都不要讓孩子學起來,當然前題是:你能夠發現這些缺點和背後的因果關係。

人都有盲點,但如果多花點心思,要盡可能的理性客觀改變過去的偏執也不是不可能,我的作法是:

  1. 找出一戳就爆的爆點
  2. 和多一點人討論爆點的事件因果
  3. 試著回想過往類似的回憶
  4. 綜合多方意見和過往負面經驗
  5. 再冷靜的思考一次怎麼樣想比較部會一戳就爆

01 先生是個理性的產物,標準工程師思維的人,和我是完完全全的互補反差,這種人不論是你的朋友還是伴侶,都會是很好的"提示者"。所謂旁觀者清,除了透過自己有意識地發現自己的爆點外,多和旁觀者討論並冷靜地抽絲剝繭找出生氣的理由,面對它、放下它、改變它,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人就不再只是空談。

成就專家的刻意練習,只要透過旁觀者的協助,你也可以刻意練習成為更好的父母。至於孩子,先想想刻意練習的目的吧!

arrow
arrow

    jiang2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