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png

「聽大人的話!」「我說了算!」你會不會常常這樣與孩子溝通呢?不想解釋問題太多的孩子,一昧要求小小孩聽你的建議、指示或是命令,然後換來的可能是哭鬧不已、面有難色、毫不服氣的孩子。等孩子大了,有更多人生主導權和行動力時,你的話就再也管不住他們了。當媽媽之後耐心真的很有限,同時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有公事、有私事、有家庭全家人的事,難免口氣差或不耐煩或成為獅吼功媽媽,有孩子的家庭應該都不陌生吧這情境吧。如果可以好好講,誰想學會獅吼功呢?如果可以有耐性點,誰又願意讓自己情緒大起大落呢?其實親子溝通把握幾個溝通重點,情緒張力也是可以被淡化的。

(一) 不再只有 Yes or No,讓孩子有思考判斷的權力

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會不會習慣溝通的時候以是非題開啟對話呢?

「很久沒喝水了,要不要來喝水?」要,或不要?如果孩子說不要媽媽很容易暴怒啊!
「時間差不多了,要不要先來洗澡?」要,或不要?我不相信你被拒絕不會怒 XD

如果我們常常問題都是讓孩子以「要」、「不要」來回答,那麼就就容易遇到彼此資訊不對等的狀況,然後衍生"孩子怎麼這麼叛逆不聽話!"、"媽媽都不懂我要甚麼"的狀況。以上述兩個問題來看,如果我們把問題換成:

「很久沒喝水了,喝水時間到了唷~喝完水再繼續手邊的事吧!」或是「很久沒喝水了,妹妹你告訴媽咪不喝水會怎麼樣呢?」用提醒的方式或互動問答的方式取代單一的要或不要 (來避免媽媽被拒絕的玻璃心),順便討論喝水的重要性。讓孩子可以理解為什麼現在得做那件事,若孩子不願意喝水則引導他們將不想喝的理由說出來,有的時候孩子只是擔心喝完水就沒時間繼續玩樂,這時候家長只要適時引導飲水正確觀念,及讓孩子意識到這件事情並不會影響到進行中的事物,親子間就可以培養出默契,以後甚麼事都很好溝通了!

(二) 口氣不好也沒關係,前因後果分析要溝通

媽媽是種很易怒的生物,我知道,因為我有兩隻小惡魔。我們都會有情緒波動的時候,有時候真的會容易不耐煩、口氣差、甚至難以好好和孩子慢慢溝通。沒關係,冷靜下來後其實都很好處理,唯獨三件事你不能做:

  • 切莫無效謾罵就算不耐煩、就算思緒很阿砸、就算你真的覺得小孩有夠歡,也萬萬不可出言不遜、髒話滿天飛、或是給予莫須有的指責。你希望孩子在你身上學到的是就事論事、冷靜思考、不情緒化,那麼在自己情緒爆炸的時候,就千萬要謹記不可謾罵孩子。針對孩子做不好的事、做不到的事、做錯的事,我們點到為止,如果情緒上頭無法控制自己講的話,就保持沉默是金,同時讓孩子知道你需要靜一靜,需要冷靜一下再跟她說話,讓自己有一個冷靜的空檔再來收拾殘局。我就常常對將將 Baby 說:「我現在沒辦法和你說話,也說不出好聽的話,因為我超生氣!你等等再跟我說!」她就會很識趣等一陣子再來跟我討論需求。
     
  • 切莫遷怒他人上述的情況比較容易發生在孩子不如你意時,這個情境則是比較常發生在孩子沒做錯事,但大人情緒很不爽的時候。偶爾我們會有身體不適、被老闆罵、情緒低落的時候,這時候也最容易對任何事物都不耐煩。但身為父母我們得謹記「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所以在情緒不佳的時候,你可以先請他們離開你身邊自己去玩,若是小小孩還不會自己玩但想黏著你,也可以試著讓孩子在安全的區域哭鬧一下,並且告訴他們不是你不想理他們,而是你心情也不是很好,需要冷靜一下再處理他們的事。或許孩子太小聽不懂、或許孩子一開始不適應,都沒關係。從好好和孩子說明自己的情緒問題開始,他們就會開始學習應對大人的負面情緒,同時也可以理解負面情緒來的時候事需要空間的。別在此時大發雷霆和孩子發怒,這樣不但對孩子心靈易造成陰影,更容易讓他們學習到不好的示範。
     
  • 切莫原則不一標準一致、標準一致、標準一致。就算在情緒來的時候,也要標準一致。同樣做一件事,在你生氣或不耐煩的時候做,和心情好的時候做,可別有不同的反應和容忍度。如果身為大人的我們都沒辦法原則一致,那麼孩子又如何適應與你的相處模式呢?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曾說:「與其當個完美的人,我更想當個完整的人。」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我們可以試著做「完整」的父母。我們都有喜怒哀樂,不用追求當個完美的爸爸媽媽,而是要在教養孩子的同時,也練習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和黑暗面,然後依舊努力掌舵讓自己在軌道上運行。這樣也是一種很好的身教,讓孩子知道大人也會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然後該怎麼處理與面對。只要在負面情緒中依舊努力維持原則、不遷怒、同時清楚傳達邏輯的前因後果,孩子也會漸漸被遣移默化,學習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但可以試著做「完整」的父母。

arrow
arrow

    jiang2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