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332_2.JPG

「你好,我是將將好小姐,目前是個全職媽媽,平常在家照顧小孩」剛離職在家時,對於這樣的自我介紹總是覺得渾身不對勁,感覺自己過去累積許久的某些特質、某些職能被拿掉了,連自己都不大確定自己現在的樣子。還在上班的時候,極盡所能的達成公司給你的 KPI,每個年度都會有新的計畫和目標來達成,有些是自己主動爭取、有的是公司方向,只要努力達標了、荷包又不委屈,心理上是很有成就感的。但當了媽媽後,別人給你的 KPI 不見了,剩下的命題就被迫轉換成: 要如何滿足孩子的需求讓他健康安穩長大 這看似與世界脫鉤的 KPI 但又緊緊環扣未來產值的 KPI,在每個職場工作者眼裡都不是特別重要吧。

賺錢不是唯一成就

看孩子成長是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每天只要孩子又長大一些、會的事情多一些、開始各種貼心舉動,成就感就油然而生。慢慢的,沒辦法和以前的同事們聊產業趨勢和走向。漸漸的,話題從工作、進修、旅遊、男女,縮限到家庭上。用餐的地方從 Fancy 的餐廳換成不怕嫌孩子吵鬧的親子餐廳、旅遊景點從兩人刻苦自由行漸漸變成遊樂園或親子友善的場所。這些看似好像沒太多變動,但自己與社會好像漸漸開始脫節。和老公之間的話題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和小孩之外,好像很難像過去一樣暢聊工作、職場大小事、或交流產業動態。前同事們的聚會,自己好像愈離愈遠,很難有共同話題繼續暢談,而沒有家庭和孩子們的同事們不想聽你的媽媽經。更嚴重的副作用是:安逸生活下的沙發馬鈴薯生活。體態隨著第一個小孩、第二個小孩來報到後漸漸無法在像以前一樣,更別說晚上追劇和吃宵夜累積的肉肉好朋友們,不僅在事業上喪失領域,連最後的身形卻都消失了。別說甚麼成就感,沒有感到自卑就很不錯了啊!

我們可能認為,因為沒有收入、因為跟市場脫鉤、因為職能沒辦法再成長就是種成長停滯的表象,但我們只是忘了告訴自己"錢"&"工作"並不是唯一成就感的來源。過去的教育體制告訴我們所學就是為了賺錢、有份安穩的工作,或是以收入多寡和工作類型來分類生活級別。回歸到新生兒,當這些觀念沒有人灌輸給他們,全職媽媽又怎麼是次等沒產值的職業呢?誰又能定義全職媽媽的工作繁瑣不重要呢?如果未來的生產力沒有好的教育基礎,又何來的未來呢?

讓我們覺得自卑的,是社會價值觀,根深蒂固。
但讓自己重新擁有自信和成就感,只要轉個念。

家人的成就也是你的功勞

全職媽媽們最有感觸的應該就是:整天好像都很忙碌,但又好像沒做甚麼事。傳統一點的家庭,會覺得媽媽跟行銷部門一樣是 cost center,主要都在花錢卻沒有產值。

和做品牌一樣,在品牌印象深植人心前你根本不知道這錢丟下去到哪裡,於是有的公司就不重視品牌操作和行銷的重要性。
和養小孩一樣,在小孩長大出社會前,你看不到他們的產值和對社會的重要性,所以媽媽們為孩子做教育投資你都看不到,你只看到 24 歲後的他們可以有辦法支付勞健保,讓你的年金不會破產。

看到優秀的孩子,新聞才會開始挖他們家庭付出了多少、教育多成功,卻忽略這些背後都需要有個八爪章魚的主要照顧者來培養他們。媽媽們有多用心帶孩子,旁人總是難以想像,常常會出現:「不就是在家洗洗碗、陪小孩玩、念念故事書、煮煮飯就結束了嗎?是有多難呢?要是可以不工作有人養,我也可以在家做這些!」恩,真的不難,每個人都可以教養自己的孩子,BUT 請向身邊的人聲明:全職媽媽也是一種職業,而且不一定有薪水!而且這工作範圍包含了教育、家事、交通運輸、才藝、管理、財管等職能,舉凡孩子的食衣住行和品格教育通通都得兼顧到,如果全職媽媽不算是職業,那哪種職業有像媽媽一樣無給職還得樣樣精通整合資源來教養孩子的?

所以媽媽們,全職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隨著孩子成長我們隨時都要學習新的事物來適應。

以前不會開車,為了接送孩子上下課只得硬著頭皮學了。
以前不會煮飯,為了孩子的健康土法煉鋼練習煮菜。
以前沒有耐性,有了孩子只能努力別人分享的教養文章和孩子好好溝通。

這些自我成長,都直接反應在孩子的性格養成上。全職媽媽的成就感,就是孩子的成就。千萬別認為自己整天只有做雜事,沒成就什麼大事,未來棟樑就在你家啊!

 

 

 
arrow
arrow

    jiang2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