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png

「阿,快九點了,我不能再跟乾媽玩了,我要去看 iPad 然後一下就要睡覺去了!」將將 Baby 跟難得來陪她玩的乾媽乾爹這樣說。每天飯後我會讓將將 Baby 自己用 Youtube 找影片看,大約半個多小時就得收工、看課本、念繪本上床睡覺去。那天難得她乾媽乾爹來家裡玩,飯後在房間裡玩得很開心,突然嬉鬧聲結束了,她走出房間跟乾媽說:「喔~我不能再跟妳們玩了!我要把握時間去看 iPad 了!」這看似自律又像只是貪戀線上影片的行為,到底算不算是一種自律?hmm,或許該這麼說:她非常把握受到限制的分秒時間,所以只願把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上。

孩子還小的時候,許多時候他們很難克制自己的慾望。最常發生的情境,不外乎是在百貨公司玩具櫃前捨不得移動腳步、在公園溜滑梯上不肯下來回家、在喜歡的食物面前說不、或是和孩子們玩到依依不捨不肯回家。情緒小則臭臉不悅、大則哭鬧不止,這些情境將將 Baby 通通都有發生過,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約定時間到了就可以馬上結束當下活動,進行下一個行程。

希望孩子從小就會守規矩、生活自律,就要從日常生活中不斷引導讓孩子認識和學習規範。將將 Baby 兩歲半才正式搬回來跟我們住,在這之前我們都是假日父母。長輩對孩子的寵愛及讓步幾乎是各個世代都會發生的事,可想而知,一開始我們和將將 Baby 的衝突不斷。習慣用哭的表達,得不到想要的就生氣大哭發飆,或是不會自己吃飯等等,許多事都得重新思考該怎麼練習。對於 01 先生來說,重新練習都不是問題,只要父母雙方立場和模式一致,時間和陪伴自然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一)冷靜與陪伴是讓孩子不哭泣好好說的不二法門

冷靜!冷靜!冷靜!

生孩子真的是心性休養的重要考驗,當孩子開始哭泣,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冷靜,加上有耐性的好好溝通。不論生氣或是委屈,哭是很直覺的反應,畢竟孩子們的情緒管理能力還不像大人一樣,而且也沒有這麼多生活經驗。哭泣的事情可小可大,可能因為自己拿不到東西生氣大哭,或是無法買心愛的玩具哭泣。這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冷靜讓孩子哭到可以好好說話、聽你說話,陪伴在旁邊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完。

有毅力的孩子可以哭一小時、兩小時才慢慢緩和下來,將將 Baby 就是可以耗上這麼久,所以到後來沒耐性的我,索性丟給很有原則的 01 先生。在 01 先生維持沒幾次的"陪伴安慰好好說陪伴好好說說"循環後,將將 Baby 就比較不會用哭的來表達,或是就算快哭了也會試著忍住,時間久了就很願意先用說的來表達不悅的情緒。從哭一兩小時到好好說,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進步,BUT 保持冷靜絕對不容易。

在陪伴的過程中,大人必須保持冷靜、好好說話、不酸言酸語、不暴怒、不談條件和懲罰,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知道 "有話要好好說",久了親子間就會有溝通默契,他們會發現哭泣是沒辦法與父母溝通的,就會放棄這條路。

(二)學會自律前,先讓孩子養成分析、判斷、再行動的習慣

判斷重要事物的優先順序,是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第一步。當孩子們能夠自律,父母自然不用擔心太多事。對於孩子的事情,有時候大人過多擔憂和介入,反而會讓他們失去主控權和主導的動力。所以在引導孩子做任何事情時,千萬不要過度保護、也不要給予太多指導。適時地丟問題給孩子,訓練他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的角色只要做到引導、支持就好,在孩子需要主要幫忙或疑問時在主動協助。俗話說,要教會孩子釣魚而不是吃魚啊!不然不就媽寶滿天下了。

說到這,分享一個最近驚覺孩子成長的例子:

「我喜歡玩玩具、也喜歡看影片、也喜歡吃點心、還想要噓噓~怎麼辦都好重要都很想做!!」進家門前將將 Baby 自言自語的一一道出想做的事。
「那妳自己排一下重要順序,你怎麼排呢?」差點脫口而出對她下指導棋,但很好奇小小的她對於事情的優先順序有沒有概念。
「吼~我知道啦,當然是先上廁所阿~然後洗手~然後吃點心~吃完才能玩玩具,然後吃完飯才能看 iPad」將將 Baby 邏輯清晰的把整個流程描述了一次。

阿呀,這下換我納悶了,她明明知道優先順序,卻還要假裝自己有選擇障礙煩惱要先做哪件事。詢問之下才知道,她。是。在。逗。我。玩。看看我會有甚麼反應或好玩的答案(像是爸爸跟你說影分身之類的...)沒想到缺乏幽默感的事媽媽我本人阿...

總之,在孩子遇到各種情境時,父母都可以藉機引導、或是和孩子討論事情進行的方式。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養成習慣去思考和運作,如此一來當個整天翹二郎腿的阿母就指日可待啦!!!!!!! 還有不哭鬧,也是陪媽媽出門好咖一枚阿~

arrow
arrow

    jiang2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