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在家裡,都會有一場讀書會,算下來讀書會也辦了超過一年。每週,平均我會同時閱讀 2-3 本書,有的時候都是同個種類的,有的時候是完全不同領域。抓緊育兒的瑣碎時間閱讀,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不論這本書的內容是否與育兒相關,都是充電的好時機。

當然每個人的充電方式不同,流連在網路和社群網站沒什麼不好,像 01 先生的放空嗜好就是看動漫 XD 礙於我是個喜歡速成資訊的人,雖然喜歡動漫但只要大概知道劇情就不會繼續看下去了(有時候因為急於知道結局乾脆直接查文字版內容,一口氣看完),這樣就可以避免媽媽寶貴的時間被虛度掉,把滑手機、逛網站的時間留給書本。吃早/中餐的時候, 閱讀。上廁所時,閱讀。無聊時,閱讀。孩子睡了,閱讀。搭車時,閱讀。平時出門我會隨身攜帶帶 1-2 本書以備不時之需,閱讀的時候會切掉網路或把手機關靜音,專心的把握那短暫的自我充電時光。一年下來也看完了不少書,從中獲得許多能量。其中,影響最鉅的是-每天最重要的 2 小時。不僅讓我能夠有效利用瑣碎的育兒空閒時間,更讓我能夠排除分心事物,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更多事情。下面,來談談我從書中學到什麼。

 

undefined

 

時間管理不僅僅是上班族的專屬職能

能夠利用的時間愈少愈零碎,時間管理就愈重要。這本書由哥倫比亞神經科學家-Josh Davis, Ph.D. 以科學的方式剖析腦神經運作對生理、心理的影響,藉由了解其運作方式來增強我們的專注力以提升工作效率。是一本淺顯易懂、容易消化的好書,非常推薦給想提升效率的工作者、全職媽媽、職業婦女。Josh 博士總結了五種策略,讓讀者能夠有效提升心智效能表現,分別為:

  1. 學習識別每個決定點
  2. 管理心智能量
  3. 停止對抗分心
  4. 妥善利用身心關聯性
  5. 打造對自己有益的工作環境

很顯然的,作者並不是告訴你每天專注哪兩小時、以及那兩小時是什麼時段,而是盡可能的控制專注力來提升專心的時間。只要在注意力集中的狀態下,便能夠有效改善效率不彰的問題。

策略(一):學習識別每個決定點

我們的大腦在運作時多數是以自動駕駛模式運行,當事物運行的方式與過去經驗相似,大腦隨即就會切換成自動駕駛模式,在判斷事物是否需要耗費心思去思考及做決定的時間點,便是決定點。學會有意識的去判斷事物的輕重緩急與影響範圍,就能夠有效的降低因時間壓力草率做決定以致於要花更多時間收尾的狀況。作者建議,在尚未有意識接下來要處理的事物前,先別急著開始,因為心智不像機器運作,在處理完一件需要運用自制力的事後,再處理另一件一樣耗費自制力的事時,大腦的自制力效能就會降低 (愈來愈難集中注意力)。

策略一概念很清楚,說起來很輕鬆容易,但工作常容易淪為 FIFO 或燒屁股趕鴨子上架,要在忙碌中靜下來規劃每件事的緩急和行動,是需要有意識練習的。所以下次意識到決定點的時候,就要先練習思考 action plan 再執行,同時排好優先順序,心智才不易被不重要的事情佔據而疲乏的無法處理重要事物

undefined

策略(二):管理心智能量

你一定很難想像,情緒其實對效率或工作成效是有幫助的,不論好壞。書中整理了四種情緒的影響:

緊張:因為適應價值而更能發揮充分準備的表現 (adaptive value)
憤怒:或難過會激發趨近導向行為,因此而產生特定的想法與行動 (approach-oriented behaviors)
悲傷:當悲傷時,做決策較不會有偏見,會更緩慢、慎重思考該信任誰
焦慮:焦慮促使我們高度警覺,準備面對任何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出反應

如上列的四點,我們會發現人在悲傷的情況下心智較客觀因此你覺得心情很愉悅時最好不要去買東西 (或聽別人推銷),這時候腦波很弱很容易糾點頭說 yes!愉悅的時候將心智運用在有助益的事務上,像是創意工作,會更有成效。而當心智能量以被消耗掉,可以參考作者建議的幾個快速恢復的方式:

深呼吸:緩慢地進行深呼吸
設法開懷大笑
小睡:小睡十分鐘,可維持大概兩個半小時;20~30分鐘的效益不如十分鐘小頓

 

策略(三):調整對抗分心的方法,學會放自己一馬

不要去想北極熊。

你的腦海中應該出現了北極熊的身影,但你的大腦並沒有接收錯"不要去想"這個動詞,這就是大腦的神經元網絡。一旦大腦的神經元接收到訊息後會迅速的傳遞及與其他神經元連接,然後,各種聯想通通都浮現在你腦中了。

我們的大腦設計本來就很難專心,因為必須要隨時了解環境變化來生存(遠方突然靠近的車子、路邊的野狗、紅綠燈的變化、突然變暗的天空等等)。分心、容易被外部事務打擾,是讓我們隨時應付突發狀況的保護機制,因此要做到不分心是非常困難的。但專注力是成功的要素之一,怎麼樣能有效提升專注力呢?除了遠離易干擾的科技產品外,靜坐也是訓練的一種方式。特別的是,作者指出讓心智有條件的分心/漫遊,也有助於快速將注意力拉回原本專注的事情 (因為當你告訴自己不可以分心,你的神經元網絡就已經在傳達-分心,這件事)。

將將我就是個非常容易分心的人,只要不戴耳機就會一直注意到別人的談話內容、人物移動、視窗上的動態訊息等,一旦接收到,就會開始神遊。因此大多數工作時,都是戴著耳機沉入自我世界中,與周遭隔離。有些公司會用封鎖的方式讓員工無法造訪 social media,有些公司會要求員工只能攜帶傳統的 feature phone,雖然會造成許多不便,但確實可以有效提升專注力,但同時也會少了些激發創意的管道、資訊交流的機會,有利有弊。書中提到的:先想好分心時要做什麼事,其實是很有幫助的。當工作中想到昨天什麼東西還沒買,想上網站下單時,就利用便利貼將事情列下,就不會有怕忘記而過度分神的急迫性。其他方式大家也可以試試看,像是分神時就數一下經過的人數、看看牆上的畫等等,總有一些方式能夠幫助你減少神遊時間,然後快速再集中注意力。

策略(四):掌握運動和飲食的訣竅,你就能表現得更出色

運動

運動的優點有很多,除了能夠改善健康、體能、塑型,同時也是訓練專注力的好方式。當在工作環境允許的時候,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短暫、簡單的運動方式來幫助自己提升專注力以應付接下來的工作挑戰。例如:

 10 分鐘 溫和運動可以讓側前額葉皮層區變得更為活絡
1040 分鐘 具有改善大腦執行功能的立即和持續性效果
2130 分鐘 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減輕焦慮,長期而言可以阻止慣性壓力

*適量運動的定義:20~30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30~4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如果想在會議前減少緊張感,不論是 20~30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或是 30~40 分鐘的中強度運動,皆能有效讓心情轉換 (如果真的很緊張會影響表現的話)。若是需要專注力,則可試試在高效工作前幾小時,進行 20~40 分鐘運動。將將每次進行健身訓練後,總是能夠快速集中專注力,若在昏昏欲睡的午後,進行 20~30 分鐘的伸展/瑜伽,也可以有效醒腦。若工作場合沒有健身設備或是時間不允許,走出辦公室買杯咖啡或爬個樓梯也是很好的醒神方式。

飲食

最近常常可以看到跟教養相關的文章"借糖不借糖差很大",主要觀點是在說明過量的糖對小孩/大人情緒的影響力。吃什麼、怎麼吃,絕對會影響到你的表現。血糖濃度會影響到生產力,縱使你有持續的健身或運動習慣可以快速代謝掉食物,但咖啡因、水/飲料、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還是會讓心智能量與身體進行交互作用。在書中有說明這幾個元素在不同實驗中對專注力的影響,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作者建議的策略性飲食來提升生產力:

碳水化合物 在攝取 15 分鐘後會改善注意力,但一小時後大腦其他執行功能會降低
蛋白質 高蛋白質餐點會在一小時後提升記憶力
脂肪 血糖濃度變化程度較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低,對認知功能和穩定情緒最有益 (以大豆油、棕櫚油和乳脂肪含量高的鮮奶油結合的脂肪 (低 GI))
脫水會造成心智能量和發灰最佳能力帶來負面影響  (若 1、2 小時未喝水就要補充)
咖啡因 咖啡因對心智功能的助益是出現在對咖啡因產生依賴之後,如果喝咖啡後 30 分鐘內無提神效果,喝再多也沒用 (還是去睡一下吧...)

 

策略(五):噪音、光線、雜物?動手打造最有益的工作環境

我曾經很不習慣前公司的辦公光線,桃紅色的隔板、搭配黃光,雖然左邊和背後是大落地窗有自然光線,但黃光搭配桃紅隔板反而讓閱讀更不容易,理論上黃光可以讓眼睛比較不累,但光線過黃我反而難以閱讀文字。相關研究指出,藍白光的環境能夠增進自制力和心像旋轉能力 (心像旋轉能力較強代表有較好的數學能力、問題解決技巧,以及空間想像能力),在明亮的光線下,能夠讓工作者有更佳的工作效能且有活力,相對於明亮光線,昏暗光線有助於需要創造力的工作者 (像是設計師)。

換句話說,光線、易有干擾的環境、雜物都會影響效率,只是每個人的影響程度不同。尤其是辦公環境中斷斷續續的談話聲,更是專心工作的頭號勁敵。安靜絕對是最有益的工作環境 (除非你有過人的專注力,完全不會意識到旁邊發生什麼事)。當然大多數人可能很難改變工作環境,甚至想躲在其他座位不被打擾也很難,這樣的話可以試試抗噪耳機、整理座位雜物 (會影響視覺和造成分心)、及調整桌面光線,盡可能打造適合自己的工作範圍。

這本書用很簡易的例子、描述、引述過往實驗來佐證五個策略,協助讀者用一些策略性的飲食、運動、認知來提升專注力,以避免淪為直覺性的執行和思考,耗費心智能量。內文有很多例子都值得細讀,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書店翻翻看全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ng2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